ABC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 #4: 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
建構主義認為[1]
建構主義的教學[2]
- 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。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,而是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,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;
- 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,而不是說明世界的真理。因為個體先前的經驗畢竟是十分有限的,在此基礎上建構知識的意義,無法確定所建構出來的知識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終寫照;
- 知識的建構並不是任意的和隨心所欲的。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與他人磋商並達成一致,並不斷地加以調整和修正,在這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當時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;
- 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。由於事物存在複雜多樣化,學習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,以及個人的先前經驗存在獨特性,每個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將是不同的。
建構主義的教學[2]
- 教師並非知識的傳遞者,而是學生於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。
- 由於學習是奠基於學生先前所具備的知識,教師必須提供學生新的學習經驗來顯示與既有知識的不同之處。
- 教師須引導學生以主動的方式來學習,例如提供相關聯的問題以團體互動方式來學習。
- 如果新的知識必須由學生主動來獲得,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於新的經驗進行深入地探索。
Ref:
1.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-MBA智庫百科 [網頁]
2. BMJ. 2003 Jan 25; 326(7382): 213–216.
留言
張貼留言